|咨询电话

027-85516152 (工作日日间)
15327190618 (夜间节假日)

科普知识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知识

登革热:不可忽视的蚊媒恶魔

发布时间:2025-09-03 来源:原创文章 作者:张春霞
字号:

一、登革热的前世今生
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。这种病毒如同潜伏的"生物炸弹",潜伏期通常为3-14天,感染者在发病前后5天内具有高度传染性。全球每年约有5000万至1亿例感染病例,已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。

二、典型症状识别指南

感染后患者常经历"三痛三红"的典型症状:

三痛:剧烈头痛、眼眶后痛、全身肌肉关节痛(疼痛程度堪比骨折)

三红:面部潮红、颈部潮红、胸部潮红

特殊体征:约半数患者出现针尖样出血点,牙龈出血、月经过多等

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登革热,出现血浆渗漏、休克、严重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症状。儿童、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是高危人群,死亡率可达20%。

三、传播链条解密

病毒传播呈现"人-蚊-人"的循环模式:

  1. 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健康人
  2. 病毒在人体内增殖(5-9天潜伏期)
  3. 发病期患者血液含病毒量最高
  4. 伊蚊再次叮咬传播给新宿主

值得警惕的是,单次蚊虫叮咬即可传播病毒,且伊蚊具有多次吸血特性,极大增加了传播风险。

四、全方位防护体系

居家防护

物理屏障: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蚊帐(建议选择孔径≤1.5mm的防蚊网)

环境治理:每周清除积水容器,翻盆倒罐,疏通沟渠

化学防控:电蚊香与驱蚊液联合使用(含避蚊胺DEET产品效果最佳)

外出防护

服装选择:浅色长袖衣物(蚊虫对深色衣物更敏感)

驱蚊策略:每4小时补涂驱蚊剂,户外活动避开清晨黄昏高峰期

特殊场景:野外作业需佩戴防蚊面罩,穿防蚊袜套

疫情应对

流行区归国人员需自我监测14天

出现发热症状立即就医,主动告知旅行史

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,防止蚊虫二次传播

五、科学认知误区

  1. 疫苗神话:目前尚无特效疫苗,预防仍以防蚊为主
  2. 消毒误区:紫外线灯、消毒液对成蚊无效,需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
  3. 植物防护:薄荷、艾草等植物驱蚊效果有限,不可替代化学驱蚊剂

六、社会共治策略

社区行动:建立蚊媒密度监测体系,定期开展孳生地清理

政府责任:完善疫情预警系统,储备应急物资

公众教育:开展"灭蚊周"等主题活动,提升全民防病意识

登革热防控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个人防护、社区治理、政府监管的三方联动。通过科学认知、主动预防、及时就医,我们定能构筑起抵御登革热的坚实防线,守护好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安全。